首页 资讯 正文

美丽河南丨联村抱团兴产业 “红旗”联建动脉通

体育正文 95 0

美丽河南丨联村抱团兴产业 “红旗”联建动脉通

美丽河南丨联村抱团兴产业 “红旗”联建动脉通

央广网新乡6月27日消息(记者 王勇生 张丽娜)恒温棚内幼苗低语(dīyǔ),百分百(bǎifēnbǎi)芝麻香油巷间飘香(piāoxiāng),一张张股权证见证着农民变股民的变迁(biànqiān)……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正将乡村“串珠成链”,打通和美乡村建设的城郊路径。 红旗区既是新乡主城区、核心区,辖区内又包含2个乡镇、43个村庄。如何运用“千万(qiānwàn)工程”经验(jīngyàn)绘就和美(měi)乡村画卷,红旗区探索着自己的答案。 厚植“里子”: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富民生 “人生(rénshēng)最大的意义,就是为家乡做点实事。”2021年,在东北经营建材生意的孙红昌(sūnhóngchāng)回到家乡,当选红旗区小店镇殷庄村党支部书记,完成了从商人到基层(jīcéng)带头人的转变。他积极拥抱网络直播,为殷庄香油、手工水饺等特产拓展(tuòzhǎn)销路。“殷庄产品的每一分(měiyīfēn)收益,最终都惠及全体村民。”孙红昌坚定地说。 孙红昌时常在(zài)直播间喝下一小杯香油(xiāngyóu),向线上网友推荐殷庄村香油(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) 2024年,在红旗区农业农村局和小店镇政府的支持下,殷庄村委会积极争取到7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在整理废弃荒坑的基础上,建成(jiànchéng)了殷庄村石磨香油加工厂,可日产香油200斤。如今,香油与手工水饺产业链(chǎnyèliàn)协同发力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(zēngshōu)60万元,成为强村(qiángcūn)富民的“新引擎(yǐnqíng)”。 与乡村不同,地处(dìchǔ)城郊的洪门镇洪门社区则抓住市区东扩南移机遇,兴建建材、钢材和农贸市场等(děng),年均为集体增收超1300万元,累计带动农民增收逾8000万元。该社区还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股份制改革,实现(shíxiàn)了“乡村变(biàn)社区、居民变股民”的转变。 “去年社区(shèqū)(shèqū)集体经济收入达3600万元,可观的收益让居民切实受益。”洪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全彬指着社区的高考学子资助榜欣慰地介绍(jièshào)。 “社区(shèqū)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600元养老金(yǎnglǎojīn)、10斤鸡蛋(jīdàn)和每天一斤鲜奶,还自筹200多万元建了免费(miǎnfèi)幼儿园,生活在这里很幸福!”社区居民陈速珍在幼儿园外接孩子时,兴奋地向记者分享起在洪门社区的种种福利。 产业联动:科技赋能育新(yùxīn)机 产业振兴是乡村蝶变的核心驱动力(qūdònglì)。走进中原农谷种苗产业基地,大棚内藤蔓高挂,酸甜果类型的番茄“富豫19”,果实饱满,酸甜可口。“‘苗好半收成’,种植户采用优质(yōuzhì)种苗后,果蔬产量和品质提高,收益增加,进一步(jìnyíbù)激发了河南省果蔬种植规模和引进(yǐnjìn)新技术的积极性。”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技术服务人员(rényuán)陈曦解释道,“从种苗培育技术人员(jìshùrényuán)、生产工人到销售人员、物流配送(wùliúpèisòng)人员等,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0人。” 红旗区谋划以中原农谷种苗(zhǒngmiáo)产业基地为中心的北部蔬菜(shūcài)水果育种育苗产业示范区,以科技兴农为主线,组建科研专家团队,通过(tōngguò)实施科技助力(zhùlì)农民增收,发展特色产业,有助于解决豫北乃至全省(quánshěng)蔬菜用苗难的问题。目前,基地已投入生产,计划年产量达到3000万株果蔬种苗,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。 小店镇党委书记郝思奇介绍,该镇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:前端依托(yītuō)种苗基地和(hé)吴庄节水工程,推广数字化育苗和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;中端整合六村土地,推动“小田变大田”,建设优质农作物种植区和特色产业园,培育“小店”品牌;后端则与大型(dàxíng)商超合作,建立“订单(dìngdān)农业+商超+社区直供”模式,成立“六村产业联盟(liánméng)”,推行“跨村订单农业”,实现优势互补、共同繁荣。 中原农谷种苗产业基地大棚(dàpéng)内种植的(de)酸甜果类型的番茄“富豫19”,果实饱满,酸甜可口(央广网记者 张丽娜 摄) 红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毅表示,全区立足资源禀赋,以(yǐ)开展资源整合利用专项行动、打好富民增收组合拳(zǔhéquán)为重点,实施(shíshī)“强村富民”大增收工程,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促进农民稳定增收。全区打造“育种基地(jīdì)、设施蔬菜、水产养殖、仓储物流”四大农业支柱产业(zhīzhùchǎnyè),推动“田园变园区、产品变商品、农民变股民”。 目前,红旗区三分之一以上(yǐshàng)的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、全省、全国平均水平。 扮靓“面子”:六村联建 阡陌(qiānmò)换新颜 红旗区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(jīngyàn),从小店镇选取关屯村、殷庄村、刘景屯村、吴庄村、常村、汾台村等6个村庄,通过(tōngguò)开展“六村联建”和(hé)美乡村行动,联村抱团发展。 在六村(cūn)联建的基础上,向全区全域推开,洪门镇(zhèn)选取申店村、张堤村、保安堤村、原堤村、关堤村、陈庄村等(děng)6个村庄实施“一村一策”。 各村因地制宜,发展农事(nóngshì)体验、文化、休闲、旅游等多元(duōyuán)产业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。 小店镇关屯村村史馆内,村民自发捐赠的(de)手工织布机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张丽娜 摄) 如今,村容村貌(cūnróngcūnmào)焕然一新。 在小店镇,以“诗经”为元素的(de)小汾线沿线微型游园和关屯农耕文化创意街景,增添了乡村文化特色;乡愁记忆馆、村史馆挖掘(wājué)村庄历史(lìshǐ),传承厚重文化,打造创意街景;洪门镇新延路(zhènxīnyánlù)两侧荒地变身“绿廊”,绿植花卉错落有致;107立交桥周边“微改造”见大成效,东北角游园、东南角(dōngnánjiǎo)花箱景观、西南角文化围挡等工程串珠成链,绘就“车在画中行,人在景中留(jǐngzhōngliú)”的乡村画卷。 小店(xiǎodiàn)镇宋屯村史馆(shǐguǎn),挖掘村庄历史,打造创意街景(央广网发 小店镇人民政府供图) 小店镇(zhèn)关屯村的儿童乐园,是孩子们(men)休闲娱乐好去处(央广网发 小店镇人民政府供图) 目前,红旗区所有(suǒyǒu)村庄已在全市率先实现(shíxiàn)农村道路、自来水、天然气“户户通(tōng)”,公交“村村通”。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,满意度大幅提升。 暮色中的(de)新长北线上,进城送货的货车与下乡旅游的大巴擦肩而过。车厢里,有人带着种苗订单奔向(xiàng)城市,有人带着乡愁来到焕然一新的家乡,在这川流不息(chuānliúbùxī)的交错中,城与乡的边界正变得温柔而丰饶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(yuánchuàng)的行为我们(wǒmen)将追究责任。
美丽河南丨联村抱团兴产业 “红旗”联建动脉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